峡谷春茶
快速导航
新闻资讯 茶与文化 茶史探源 茶人茶事 茶俗茶道 茶叶知识 茶叶技术 茶业百科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
联系我们
婺源县峡谷春茶厂
地 址: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
电 话:0793-7335858
手 机:18970328928
 
峡谷春茶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| 详细信息

婺源绿茶的身世之谜

【作者/来自】网站管理员 【发表时间】2014-2-4 【点击次数】3284

婺源绿茶的身世之谜

婺源峡谷春茶网;2014.02.04


    说到安徽茶,不能不提到同样有名有姓的两个品种:屯溪绿茶和婺源绿茶了。

    屯溪绿茶简称“屯绿”,属于炒青类茶叶。屯溪绿茶按现在的制作工艺流程,共有三十七道工序,有几百种变化,须经十四天方可制成。制作时,做到“现采现制”,鲜叶杀青,掌握“高温匀杀,先高后低,透闷结合,多透少闷”和“嫩叶老杀,老叶嫩杀”的原则处理。它的主要产地在安徽省的歙县、黟县、绩溪、祁门等地,这儿“地临峭壁,滩環溪深,壁生云海,溪连雾天”,云遮雾罩的地势地貌就注定了是茶叶的生长、生产之地。

    婺源绿茶的产地在婺源,顾名思义应该是江西省的婺源县,怎么会归到安徽茶的范畴里去了呢?这应该与婺源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的沿革有关。

    唐开元二十八年(公元740年)婺源始建县,从一开始及以后婺源一直属于徽州管辖,1934年婺源从徽州划入江西,1947年又重新划归安徽,1949年复归江西省至今。婺源的行政归属让婺源茶处于尴尬地位。 

    婺源作为绿茶的生产地并非始于建国以后,而是在历史上早已形成的。比如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《茶经》里就有记载:“歙州茶生婺源山谷”,清代何润生《徽属茶务条陈》中也说:“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,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。”按,“洋庄”,地名;“引”,古代重量或体积单位。明制分为大引和小引,大引相当于400公斤,小引相当于200公斤。《问茶》的作者则认为一引等于现在的50公斤。总之,在有清一代婺源的茶叶产量或者销量能够达到如此规模、如此程度,不但可观简直已经是十分惊人的了。

    江西茶自有江西茶的特色特点,《问茶》的作者认为:婺源茶“浓郁沉实,几如石块样稳重不移,大有江西老表的夯气,同时也有几分冲撞,却不同于湖南的‘蛮霸’,还有理学名省的分寸。”这样拾掇点评江西茶的特色,您看懂了吗? 

    品茶如同品诗文,非行家里手读到这样的文字一定如坠云里雾里,晕头转向,找不着北。如果只懂诗文不谙茶道,或者相反,只知茶道而不懂诗文,同样会一知半解,不知所云。纵然既懂茶道又通诗文,乃不知宋明理学为何物者;或者略知宋明理学而不知湖南蛮霸茶者又将如何呢?谅必也难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下以大家都能接受的“的评”的吧。然而,话又得说回来,对于品茶、评茶,这样一种虚无缥缈、模棱两棵、难以捉摸、虚虚实实的把戏,往往会使品评者本人处于难堪境地,然后用一句中国老话来搪塞:“只可意会,难于言传”,因此也不能苛求作者了。刘勰《文心雕龙》所谓:“观千剑而后识器”,贵在多多实践,不在虚言妄譬,严羽《沧浪诗话》警示:“路头一差,越鹜越远”。

    江西茶中还有一个品种,名曰浮梁茶。大概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:“门前冷落鞍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妇。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”可见在中唐时候浮梁已经是著名的茶叶产地或者茶叶集散地了。我看到过一篇介绍浮梁茶的文章说:“ 浮梁茶香飘万里,惹得游人去而忘归。走进瑶里风景区,饮上几盏浮梁茶,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清幽,穿越时空的感觉。自古名山出名茶,瑶里接黃山之灵气,方圆几十里,一共有99座峰、99处名崖,长年崖壑幽深,雾雨弥漫,是茶叶自然生长的天然宝地。崖玉茶和浮瑶仙芝或依山,隐现于古树青竹之间;或伴水,倒映于溪流之上;与幽深的涧底、陡峭的崖壁、缭绕的云雾相映成趣,如诗如画。据史书记载,唐朝已有人在此培植崖玉茶和浮瑶仙芝,宋朝将其列为皇家贡品,明太祖朱元璋品赏后指定为贡茶。唐朝诗人徐寅曾赞崖玉茶曰:“致山川秀气所钟,品具崖玉骨花香之胜。”不过这已近于广告宣传词了。

    现如今安徽茶的代表似乎应首推黄山毛峰,前文已经谈及,此处从略。

68.4K
关闭

向上
版权所有: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备案号:赣ICP备14009322号-2
地址: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/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街[中国邮政]斜对面
手机:18970328928 电话:0793-7335858